隨著消費互聯網開始走向產業互聯網,技術互聯網走向物聯網,PC互聯網走向移動互聯網,分散小數據走向大數據,我國互聯網企業和傳統金融機構又在醞釀著哪些互聯網金融新戰略,個人理財在“大智移云”時代面臨著怎樣的機遇與風險?
隨著消費互聯網開始走向產業互聯網,技術互聯網走向物聯網,PC互聯網走向移動互聯網,分散小數據走向大數據,我國互聯網企業和傳統金融機構又在醞釀著哪些互聯網金融新戰略,個人理財在“大智移云”時代面臨著怎樣的機遇與風險?
1月19日,以“互聯網+金融+產業”為主題的第二屆互聯網金融全球峰會在北京召開,上述問題成為嘉賓熱議的話題。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高尚全、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王素珍、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霍學文,以及其他監管部門、互聯網金融專家學者, 三大互聯網巨頭BAT金融部門負責人,諸多中外互聯網金融創新企業的領袖到會并演講,吸引了3700余人參會。各演講廳、視頻直播廳擠滿了人。
2013年、2014年,余額寶、理財通等理財類互聯網金融業務受到了用戶的追捧。不少業內人士將2015年視為產業互聯網金融元年。互聯網金融將深入各個細分行業,產業類業務將成為新熱點。專家預測,未來10年,互聯網+金融+產業,將在中國產生更多的世界級企業。
互聯網金融是推動改革的重要力量
專家認為,互聯網金融是推動中國改革發展的新生事物,要寬容,要鼓勵,要監督和規劃,使其加快成為推動中國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
去年阿里巴巴到美國上市,令一些有識之士感到憂慮,為什么中國的優秀科技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一律到海外上市?為此,高尚全致信馬凱副總理,建議加強中國資本市場支持互聯網企業的力度。兩天后即收到回復,據悉新的政策馬上就要出臺。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認為,互聯網金融不僅僅顛覆了金融,更改變了社會生存狀態,今天的衣食住行都用微支付,網上可以買鮮花、訂機票、訂美食,還可以用P2P房貸或借款,用眾籌模式開辦診所。互聯網金融改變了社會生活方式,代表了互聯網的新常態,也代表了中國的未來。
霍學文闡釋了互聯網金融五個核心競爭力:一是普惠金融的原動力,二是財富效應牽引力,三是數字化經濟轉型創新力,四是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合作共贏融合力,五是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升級的滲透力。這五個力中,最后一個是最重要的。
發展信息技術服務小微企業是根本
回首2014年,P2P網貸行業在倒閉、跑路等信用危機下經歷了爆發式增長,行業整體也呈現出一種“魚龍混雜”之態。花果金融CEO惠軼認為,供應鏈金融將是P2P行業最大的亮點,預計2015年新增業務規模中的40%將投向供應鏈金融。這其中的根本原因一是政策不允許干別的,二是P2P平臺在沒有贏得社會普遍信賴時,一定要從這個點切入。而要發展供應鏈金融必須用好消費者大數據、在線供應鏈管理等新技術。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螞蟻金融集團首席戰略官陳龍認為,互聯網金融通過大數據分析來服務長尾用戶,是傳統金融的補充。微信支付總經理吳毅認為,傳統征信模式難以對“小用戶”進行精準的判斷,互聯網的出現逐漸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是信息技術使得普惠金融、小微經濟成為可能。
事實上,目前京東、阿里等互聯網企業都開始將金融戰略下沉到小城市甚至農村市場,不少網貸平臺也推出了小微租賃模式。網信金融CEO盛佳認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更加高效、成本更低且陽光化、透明化的信貸。未來,行業參與者都應該在資金、速度、服務等方面繼續展開創新。
在肯定互聯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大家也強調,行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例如P2P貸款成本依舊較高、對線下考察依賴程度大等。如此一來,還需要行業整體推進,在支付、征信、風控等產業鏈要素上全方位開發,才能真正完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發展腳步正逐漸放緩。廣發基金副總裁肖雯直言,互聯網基金不僅僅是在互聯網上賣產品,而是要用互聯網思維、技術、價值觀來解構業務模式,找到機會,重構行業游戲規則或者行業邊界。
未來,互聯網基金將有五大競爭領域,包括投資端大數據的應用,核心基金產品更加互聯網化,在互聯網平臺上C2B定制產品,互聯網理財趨向自動化、智能化以及一站式資產保值增值解決方案。
上一篇:互聯網思維的核心體現人性化
下一篇:張朝陽回應裁員30%傳聞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也不承認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