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日韩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麻豆国产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天堂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aⅴ

×
新網 > 互聯網資訊 > 正文

改造中國工廠:工業互聯網硬核來襲,如何解中國制造之痛

  • 作者:sdfff
  • 來源:網絡
  • 瀏覽:100
  • 2020-01-07 14:08:06

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受益亦受限于自身工業發展水平和互聯網發展現狀,既擁有市場規模巨大、市場需求多元、模式百花齊放等諸多優勢,也面臨諸多挑戰;而政府與市場如何真正形成合力,亦有待進一步求解.

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受益亦受限于自身工業發展水平和互聯網發展現狀,既擁有市場規模巨大、市場需求多元、模式百花齊放等諸多優勢,也面臨諸多挑戰;而政府與市場如何真正形成合力,亦有待進一步求解

歲尾年初,關于中國經濟應否及如何保“六”引發諸多熱議。采取何種舉措紛爭的背后,即整個爭議的實質其實是如何在維系中國經濟短期增長的必要刺激與可持續發展的長期動能間求得平衡。換言之,在保持必要刺激的同時,如何盡快覓得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成為問題的關鍵。

近年來,在中國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轉換中,作為產業升級換代核心抓手的工業互聯網被賦予厚望。不同的工業化、信息化起點和進階路徑,決定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必然不同于歐美日模式。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有哪些優勢和短板,各方如何揚長補短,IT端、OT端和CT端如何盡快形成合力,發揮協同創新優勢,盡快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演進路徑,真正成為中國制造業關鍵賦能者,是從決策層到市場主體普遍關注的問題。

《財經智庫》攜手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聯合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朱森第、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庭、中國信通院副院長余曉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許召元等業內權威,于2019年展開了中國工業互聯網調研之旅。調研歷時近半年,其間我們走訪了近100家制造業企業、數十家工業互聯網供應商及相關政府機構,力求全方位展現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演進的真實圖景,以饗讀者,并求教于專家,以期勠力求解中國工業互聯網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之道。

——《財經智庫》

早上8點鐘。一家知名制造業企業CEO像往常一樣堵在了上班的路上。移動辦公的年代,在車里開個可視電話會議不是難事。但他還需要實時掌握企業內部和產業鏈上下游的運轉狀況,包括來料、庫存乃至銷售狀況。現在,只要打開手機上的工業互聯網平臺APP,他不僅可以實時看到各部門的工作進行情況、各部門間的動態銜接協調狀況,還可以監測到具體車間的設備運行狀況。如果他有更多精力,還可以觀測物流車隊的發車及入庫狀態是不是正常,甚至遠在萬里之外的海外用戶的設備運轉狀況也可以實時觀測到。因為所有的機器設備車輛和各個終端及內外部平臺都已經上網在線,可以讓管理者通過遠程視頻或可視化數據模型做到方寸之間一切了然于胸盡在掌握之中。

126.jpg

對于外界人士而言,上述因工業互聯網的日益普及而生成的場景已足夠震撼。但對于業內人士來說,這還遠遠不夠。比如脫胎于富士康的工業富聯就提出要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六流的全部融合,所謂六流就是物流、人流、過程流、金融流、訊息流、技術流。據工業富聯相關人士介紹,他們已經形成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可以把生產經營研發等流程當中的人、事和物全部協同起來,形成全價值鏈管理和全程實時數據共享。

這當然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況。而對于那些非龍頭標桿企業而言,上述場景中的一些環節已經變成了現實,有些還在努力之中,有些目前從成本收益比與實用性考量尚未列入考慮清單。

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現狀到底為何?有什么優勢和短板?有哪些演進中的模式?如何更好地實現較優路徑的選擇?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市場和企業的力量如何實現較佳組合?

動機、動力與動能

如果用一句話來闡明工業互聯網的意義,那就是在大數據時代重塑機器、數據與人,數據與數據的關系

近年來,面臨勞動力、原材料和環保等成本的不斷上漲,以及越南等制造業新秀追趕的壓力,中國制造業企業在信息化、自動化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希望實現在價值鏈上的攀升,繼續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這一二年來的中美貿易戰又無形中增加了緊迫感。

在信息化和自動化加速基礎上出現的工業互聯網,既是一次技術變革,又意味著一場組織變革。像以往的技術和組織變革一樣,對工業互聯網的熱情既源自企業自身的內生需求,又源自市場大環境的倒逼。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用一句話來闡明工業互聯網的意義,那就是在大數據時代重塑機器、數據與人,數據與數據的關系。

在談到建設工業互聯網的初衷時,浙江杭州“5G+工業互聯網”先行企業兆豐機電負責人表示,主要是為了解決以下痛點:第一,數據太亂。傳統數據分析中各自為政,耗時耗精力。第二,產供銷各個環節是以經驗為主導的,而不是以數據為導向的,經驗是有局限性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第三,人走了,經驗也走了,缺乏沉淀經驗,經常需要重新培養新人,無序且無法達到理想的狀態。

短短幾句話里,幾乎囊括了目前已經有一定信息化基礎的中國制造業企業當下面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比如解決信息孤島打通數據與數據之間協同的問題。浙江中控在實踐中遇到過比較極端的例子,比如有的大型制造業企業,每個工廠幾乎都上了幾十套各種各樣的系統,而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數據采集、數據庫、用戶界面,甚至有自己每套的用戶名,最滑稽的是一個工廠當中,管IT的副廠長專門有張紙,把各個系統上的用戶名密碼全部列出來,每天要到不同的平臺上去看他所關心的數據或者報表。

而通過打通信息孤島,將生產、產線、質量、財務等系統的數據連接起來并加以集成,重塑數據與數據之間的關系,數據在變成了全通用的同時,又發揮了倍增效應。

又比如隨著上一代工人日益老齡化,如何將他們的制造經驗尤其工藝流程方面的一些“獨門秘技”傳承下來,就成為一個現實的問題。據兆豐機電介紹,通過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原來在整個生產流程當中,很多工藝價值體現不出來,通過數據梳理以后就挖掘了數據新的價值,也留下來了經驗,變成組織進一步成長的肥沃土壤。接下來建立在整體認知、工作協同、機器學習基礎上的智能制造才有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通過數據留住并傳承老一代工人的經驗,制造業企業的工業互聯網轉型還有著吸引青年工人的意涵。這本身也是因為人口紅利下降的原因,制造業招聘工人不似往日順遂。據浙江工信廳人士解釋,現在中小企業如果不做轉型,可能面臨無人可招的窘境。現在的90后和未來的00后不愿意進入制造業,倒逼企業必須做出改變,才能去吸引一些人才進來。徐工信息的人士笑言道,現在年輕人適合什么?手機作業,比如手機移動化作業。通過手機APP操作,更符合當代青年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馬克思所說的傳統制造業流水線上“人”的被異化或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緩解和糾正。

近年來智能制造成為一個熱詞,是制造業企業普遍追求的一個目標。智能制造,意味著能在線優化流程,減少不良品率,個性化定制等等。實現智能制造,既包括制造本身的自動化、數字化,又包括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包括物流的暢通、零庫存,而這些的核心都是數據和建模的能力。

據長期深耕自動化控制領域的浙江中控集團介紹,從工業的視角來講,在完成智能生產系統這個基礎上,它一方面需要將設備、產品,包括人和設備、虛擬和現實進行連接,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面進行工業的所有數據的大集成,圍繞安全、人員、質量進行過程優化,以及資產的優化;另一方面需要同時向工廠外延伸,從廠內工序間的物流延伸到廠外的供應鏈,產品從廠內的制造到廠外的使用,以及它的服務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于不少企業而言,隨著自身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供應鏈管理順暢程度的要求不斷提升,以及企業內外部協同研發乃至共享制造的進一步重視,進入至工業互聯網可謂是水到渠成的選擇。

當然,這個“向外”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中國相對領先的消費互聯網平臺和智慧物流“倒逼”的結果。換言之,中國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在一段時期相對滯后于電子商務平臺和智慧物流的發展,是電商平臺的高效和智慧物流的順暢在倒逼制造業企業提質增效。

而從互聯網企業的視角來看,在實現消費互聯網的泛在化之后,阿里等其中的佼佼者正在往制造環節進行延伸,利用消費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反身賦能制造業,把最新的IT技術和傳統工業領域的制造技術進行融合,加速實現互聯網與工業的合二為一,進行生產與網絡資源的重新配置。

此外,隨著消費互聯網的勃興和新一代在線消費者的崛起,智能制造不僅僅關乎自動化的問題,更多表現為適應萬物互聯實時在線時代的定制問題,也即C2M的問題。而制造與服務也越來越呈現出加速融合的趨勢,定制電器、智能家居、比消費者更了解電器運行情況、對消費者行為建模等等都已成為制造業企業不可或缺的話術策略,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工業互聯網的支撐。

如今5G技術商用化水平的提高帶來的數據集成能力的躍升,也令工業互聯網愿景的落地具有了更多的可行性。據業內人士介紹,不少企業以前也試圖進行各種建模,但數據處理不了,因為海量數字產生速度非常快,比如有多個地方的圖像參數都需要計算,而5G具有低延時海量通道的特點,它一秒鐘30萬次的計算,如此一來在設備上采集到數據后,不僅可以迅速處理建模,而且模型建立的深度能達到預期目標,產生理想的結構。

中國工業互聯網的提速,既是一連串事件的延伸,又是一群因素的耦合效應,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和動力機制,如何順勢而為因勢利導,便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課題。


蘇州明志科技的生產車間。圖/受訪者提供

模式、話術與商機

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大體可分為制造業內生型、互聯網企業反切型,以及以往深耕自動化的企業。各有不同的技術驅動模式和優勢環節

說起工業互聯網,人們會發現各個供應商的架構和話術都差強仿佛。談起架構,基本上都是耳熟能詳的連接層(SCADA等)、到基礎設施層(IaaS)、到開發平臺層(PaaS)再到工業應用層(SaaS)等,當然中間都會內嵌一個具有自身特色優勢的OS層來進行集成和協同管理,而話術也都似曾相識:賦能、使能、平臺、生態、聯結、鏈接、打通、在線、融合、交互,等等。

在這些表明趨同的工業互聯網架構下面,有著不同的技術驅動模式和各自的優勢環節。與中國工業和互聯網領域的發展相對應,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大體可分為制造業內生型(比如家電企業美的的美云智數、海爾的Cosmo平臺等,工程機械行業徐工的漢云和三一的根云等),互聯網企業反切型(如阿里的supET等),通訊領域如華為等,以及在自動化領域的企業如浙江中控等。其他還包括某個環節獨沽一門,比如智能設備聯網軟硬件企業、工業軟件研發及生產商等。

雖然都強調“雙跨”即跨行業、跨領域的能力,但基于不同專長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在進行營銷和商機捕捉時,還是有著各自的不同出擊方向。一般而言,企業內生型的工業互聯網喜歡強調自己全架構通吃的能力,而阿里等互聯網企業則突出自己平臺的能力,并強調會引入各行業的領先企業打造標桿應用,而浙江中控等則會強調自己在工業應用領域的沉淀積累與場景適配能力。此外,還要根據目標企業來進行不同的話術修正,比如以大企業為主要客戶要更多強調打通和集成能力,以及向企業外端拓展連接的能力,而賦能中小企業則要強調性價比和普適性。最后還要考量南北方差異、不同產業集群間的差異,以及更為微妙的更務虛和更務實之間喜好的不同。

由此又衍生出到底如何定義工業互聯網的問題。對此,業界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根據最寬泛的定義,只要設備能夠聯網能夠進行監測,甚至只是裝上攝像頭能夠遠程監測設備運行和人員操作情形,也可視為工業互聯網的一種形態。而根據工信部有關專家比較嚴格的定義,工業互聯網不僅僅是企業內部的設備聯網、系統集成和外端連接及生態構建,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行業平臺效應,即有標準化平臺和標準化操作系統供行業企業應用,在此基礎上企業還能夠生成個性化應用。

對于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而言,場景或許千變萬化,但說到底都是為了達到更有效管理設備、管理流程,達到提質增效的效果。當然由于信息化基礎不同,大中小企業有著各自不同的動機和訴求,需要分門別類加以滿足。像機械制造、工程設備、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企業,本身信息化水平比較高,又有遠程運維的經驗,更多需要的是工業自動化控制基礎上的系統集成,而中小企業則很多還要首先進行信息化補課。這其中中型企業又要和小微企業有所區隔。據華為介紹,很多規模在1億元到10億元的中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投入在快速增長。而小微企業的相關信息化投入則從幾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但都傾向于在百萬元級別以下進行投入,而且希望即時見效。

在脫胎于美的的美云智數看來,工業互聯網是實現智能制造的一種解決方案,除了IT的投入之外,還有自動化的投入。而圍繞智能制造,美云智數號稱提供全價值鏈軟件的解決方案。在硬件領域,通過自己打造的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即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硬件設備平臺,以及一些AI設備檢測技術賦能企業用戶,同時通過軟件支持,提供智能制造的整體解決方案。而在生態的扶持方面,建立了美的工業云,上面集成了美的所有工業的數據,包括上下游經營的數據。

不過美云智數的相關人士也坦言,對于很多企業來講,底層的改進需要很長的時間,僅自動化設備改造就需要巨額的投入,此一巨額的投入資金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有個過程。因此在他們看來,目前來講,最能夠短平快見效的還是軟件方面,企業可以先通過軟件把整個產業鏈拉通。

浙江中控則強調了其在工業操作系統和工業應用方面的優勢。據介紹,所謂工業操作系統的概念就是更多把每個工廠看成是手機,把工廠內已經存在的煙囪式的系統,看成一個個APP。浙江中控推出了SuperOS系統,希望能像安卓的手機操作系統那樣,成為能夠解決工業領域問題的工業操作系統,把工廠的IT系統進行重構,讓不同供應商的自動化系統、信息化系統變成是工廠當中的APP,并且讓不同供應商的產品跑在統一的平臺上,然后基于統一的數據平臺、統一的業務平臺,相互之間能夠互聯互通,產生的數據可以進行分析和挖掘。在把所有的工業軟件進行重構以后,再基于云的架構,把整個軟件系統平臺,包括中控近30年的工業知識積累,變成平臺上面的微服務、公共服務,以及接口。然后再往上可以提供開放的開發環境,適應不同供應商的軟件重構。

在浙江中控看來,工業互聯網的工業底層構建是其突出優勢所在,因為它和工藝技術、設備技術、運營、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其所要求的技術無法僅僅通過計算機就能解決,并非單純用數據算法、數據分析能夠拋開設備、工藝、自動化就能夠解決的,而是很多關聯技術最后集成成一種優化的控制技術去應用。這就決定了為什么互聯網公司、IT公司,以及ICT的通訊公司無法更深層次介入工業領域,因為這是工業互聯網真正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即如何能夠下沉到底端,結合用戶需求、結合工藝本身去考慮。

在強調自己“工業”方面優勢的同時,浙江中控也并不諱言要在互聯網方面借助各家優勢,比如華為的服務器部分、阿里在云端數據庫和云端的連接部分等等。

脫胎于三一重工、強調賦能中小企業的樹根互聯,對于中小企業的信息化補課頗有心得。制造業企業的共識是,要先有信息化、自動化才能到智能化,沒有信息化、自動化不可能有數字化,更沒有智能化。但對于不少小微企業來說,可能僅僅擁有ERP和簡單的客戶供貨管理系統等軟件,連SCADA系統和MES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即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系統)都無從談起,或者說即使上了這兩個系統,依然無法處理海量數據和建模分析。

樹根互聯號稱底層連接不同的設備,中間管數據,上面去支撐各種不同的應用。不過對小微企業而言,所要求的說到底就是如何設備聯網,如何收集并分析數據,如何發回指令并遠程運維,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對很多小微企業來說,僅設備聯網一項都是說易行難,或者設備太落后而無法聯網,或設備制造商不愿意開放網端,需付費解碼等.

智能制造,意味著能在線優化流程,減少不良品率,個性化定制等等。實現智能制造,既包括制造本身的自動化、數字化,又包括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包括物流的暢通、零庫存,而這些的核心都是數據和建模的能力。圖/受訪者提供
針對不同的場景,樹根互聯靈活處置,或先軟后硬,先把基本的系統軟件配齊,或先硬后軟,先把基本設備連接起來,然后再配置所需的操作系統,有時又齊頭并進軟硬兼施。而對于那些在工業互聯網時代尚處于裸奔狀態而又有著強烈“上網”意愿的小微企業,樹根互聯有時候采取土法上馬的辦法進行賦能,比如給一些老設備安裝上電表并連接到后臺,以“變相”達到監測機器能耗及運轉狀態的需求。這對于已經能夠對三一重工出口海外的工程機械進行遠程運維的樹根互聯而言,不無牛刀殺雞之感,但樹根互聯依然不放棄這樣賦能的機會和其中蘊含的商機,并希望隨著客戶的不斷成長能收獲更多的發展紅利。

同樣標榜大小通吃的阿里工業云,更強調自己的平臺作用,并明言通過不同行業的合作伙伴來提供各種工業應用。阿里工業云將自己的supET平臺視作數據中臺,既可以給大企業使用,也可以給小型企業使用。在阿里工業云看來,大型企業幾乎所有的系統都有,ERP、MES等自不待言,工業鏈協作平臺和與電商平臺的連接也都一體具備,而supET就是提供一個底座部分,把這些平臺很好地連接起來,真正打通各個業務系統,然后讓數據在這個中臺里面去沉淀。

這一點看起來和浙江中控的superOS有相通之處,但與長期在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浸淫的中控不同,阿里工業云強調自己做工業互聯網平臺,定位于建平臺,建生態的角色,就是更多提供IaaS和PaaS能力,而上面所有的應用,主要通過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來解決。有了強大的平臺生態能力和各行各業合作伙伴提供的應用,阿里工業云就可以給中小企業提供所謂的數字化工廠,讓用戶直接導入其數字化工廠APP,就可以以相對低廉的價格來使用阿里工業云的平臺、算力和與行業伙伴開發的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中國市場的巨大和需求的多樣,一些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只提供預集成軟件和操作平臺的工業互聯網企業也能覓得一席之地。這或許正是中國工業互聯網演進的迷人之處所在。

優勢、挑戰與官民合力之道

應該給市場更多耐心和空間,讓擁有不同資源稟賦、技術沉淀和創新路徑的市場主體更多發揮自身能動性,令相關IT、OT、CT企業在市場比拼中實現協同創新的更優組合

任何一個經濟體的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和水平,無疑都既受益于亦受限于自身的工業發展水平和互聯網發展現狀,中國當然也不例外。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一個突出優勢在于,我們的工業基礎相對雄厚,有一定的自動化水平,應用場景多,而且因為處于各個發展階段的企業都有,市場需求多元,市場規模巨大。而從互聯網端來看,阿里、騰訊等消費電子平臺和游戲軟件供應商在算力和云平臺構建方面又各有擅長,再加上中國物流行業較高的智能化水平,遂令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圖景和演進路徑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從側面再次證明了市場演進的魅力和非計劃性協同創新的有效性,比如阿里等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有大展身手的一天。而中控等傳統自動化控制系統公司也因為IT端的異軍突起而得到更大的協同效應。

對于正在面臨全球生產重組的中國企業而言,中國式工業互聯網的崛起,對于產業外遷背景下生產鏈和價值鏈的掌控不無裨益,而工業互聯網所帶來的遠程運維和管理優化能力的提升,也對正在奮力開拓海外市場的機電設備企業提供了巨大助力。與此同時,工業互聯網對于中小企業的賦能,將加速中國經濟的升級換代和新舊動能的轉換,由此拉動的軟硬件和信息基礎設施的投資將為面臨巨大下行壓力的中國經濟提供可靠的逆周期支撐。

工業互聯網的演進將給中國制造業圖景帶來巨變,強者愈強的頭部效應將愈發突出,能否搭上工業互聯網浪潮這班車本身,就將決定企業的命運,從而起到汰弱留強去除過剩產能的效果。

與此同時,人們也要充分意識到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面臨的挑戰。宏觀層面,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導致總需求不足,這給那些技術水平偏低,研發投入不足,掙慣了快錢的中國中小制造企業帶來了雪上加霜的效果,使其更加捉襟見肘,難以對急需的技術升級進行必要的投入。而全球化退潮引發的政治和經濟民粹主義,又將加大各經濟體間的政經摩擦,為全球價值鏈和生產供應鏈帶來波動,并妨礙產業協作和信息科技領域的協同創新。

在工信部專家看來,工業軟件也罷,工業APP也罷,最重要的是把不同行業的技術、經驗、工藝、文化、管理,這五個要素糅合進工業機理模型中去,從而形成有針對性的不同的行業應用。享有后發優勢的中國制造業將產業跟隨和技術轉換的能力幾乎發揮到了極致,然而必須承認的是,業界在工藝積累、工藝流程的定型和傳承、沉淀的工業數據的應用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關專家曾經慨嘆,如果脫胎于富士康的工業富聯是一家大陸企業,則中國工業互聯網的賦能效應就不可同日而語。接下來,面臨全球生產鏈的重組,如何應對制造業的外遷可能帶來的工業集群優勢的削減和工業場景的窄化,如何繼續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繼續緊跟國外先進制造潮流,繼續積累自身優勢并加以轉化,是中國制造業亟待解決的課題。

而在互聯網方面,尤其是軟件和操作系統層面,如何平衡自主可控與開放先進之間的張力,如何既要發揮本土優勢,又要堅持對外開放繼續緊跟國際領先潮流和標準,在AI、大數據和云計算等領域不陷入被脫鉤的境地,也是不容輕忽的挑戰。

據工信部相關專家介紹,近年來一直汲汲于再工業化的美國提出了關于發展先進制造業的五條戰略,包括不斷開發先進制造新技術、不斷培訓先進制造業新員工、打造彈性供應鏈、加強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以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等。本身就處于領先地位的美國制造業如此勵精圖治,對中國制造業提出了新的強有力挑戰,警醒我們要快速推進工業互聯網。

當然,面對種種挑戰與壓力,相關部門與企業又不能亂了陣腳,甚至用力過猛。正確的做法依然是既要有緊迫感,又要量力而行順勢而為,而不能大干快上,搞成面子工程政績工程,最后效果了了。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最大的挑戰依然在于如何更有效發揮中國特色的政府與市場力量有機結合的優勢,將國家戰略和市場進行更有效的結合,以市場化的力量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其中,并充當變革的主力,讓市場和政府更好形成合力。

經驗證明,在以往的歷次技術變革中,比較合理的政府的角色主要在于提升意識,加強協同,樹立標桿,財政支持,比如通過樹立標桿工廠和開現場會的方式,形成一種知識社群和定期的互相交流機制和平臺,提升企業主的相關意識,并提供對接相關供給商的機會。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舉措。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對工業互聯網建設有緊迫感,也出臺了不少政策舉措,投入了很多資源。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央部委層面或多或少存在口號過多,節奏過快的問題,從兩化融合、到數字化轉型、到智能制造,再到工業互聯網,多少讓下面有點趕不上趟的感覺。而地方政府則存在參與有度和引導有方的挑戰,比如政府的補貼如何用在刀刃上,如何有效杜絕騙補現象,如何從簡單的財政輸血轉向可持續造血等等。

歲尾年初,關于中國合意增長率的爭論引發了人們諸多關注。拋開具體的數字指標,一個重要的共識是,未來的增長將主要來自于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則與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意味著政府應該減少在經濟事務中的參與,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重中之重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尤其需要政府與市場建立合意的合作模式,這其中消除所有制歧視,建立真正的競爭中性原則尤為重要,不能因為自主可控做大做強的情結而有意無意間將資源的天平向國字號企業傾斜。

多少事,從來急。面臨全球需求疲軟和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各級政府和諸多企業尋求轉型升級突破口的急迫之情可以理解,這也是中國經濟社會前行的寶貴動力。但業內人士強調指出,越是如此越要保持戰略定力。

具體到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而言,更重要的不是急于總結模式和樹立標桿并盡快推廣,而是應該給市場更多的耐心和空間,讓擁有不同資源稟賦、技術沉淀和創新路徑的市場主體更多發揮自身能動性,令相關IT、OT、CT企業在市場比拼中實現協同創新的更優組合,進而實現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的突圍之路。

與此同時,政府和市場各方應警惕不能為工業互聯網而工業互聯網,沉迷于概念噱頭,為各種投機性投資制造題材,而應牢記“工業為本、科技賦能”的初心,始終以反哺工業的實際效果為標尺,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覓得堅實的基礎和可持續的動力。
(本文首刊于2020年1月6日出版的《財經》雜志)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也不承認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免費咨詢獲取折扣

Loadi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愉拍二区一区三区|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第一区|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日本一区午夜艳熟免费|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毛片| 亚洲老熟女与小伙bbwtv|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高清αv|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午夜片神马影院福利|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 毛片tv网站无套内射tv网站|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新普新京亚洲欧美日韩国产| 日本道不卡一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电影| 精品国产一卡2卡3卡4卡新区|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91麻豆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第一区第二区| 99久久国产露脸精品|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综合|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麻豆| 中文字幕人妻高清乱码|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视频| 久久人妻公开中文字幕| 加勒比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 亚洲日韩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片区| 18禁真人抽搐一进一出动态图|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中文字幕乱码熟女人妻水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