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遷移指的是企業從傳統的平臺向云平臺的遷移,因為與傳統的應用平臺相比,云計算平臺的優點在于強大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多樣化的服務以及高性價比。
隨著云計算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有業務向云遷移的需求。然而,現實總是很骨感。我們如何才能將日積月累的本地數據和系統轉移到別的計算機?畢竟云端看不見也摸不著,怎么才能不把事情搞砸?
在實際遷移的過程中,總是有很多的阻礙,業務停機需協調、數據備份與驗證、環境重建與配置、數據導入與驗證……這些繁瑣的步驟,長時間的遷移周期,極大可能導致業務停機。
但面對業務上云的收益,遷移勢在必行。如何能讓遷移不那么痛苦?以下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事宜:遷移類型、保留和清理的內容、基礎設施類型和大小、峰值測試準備。
1、遷移類型
我們需要了解為什么要將應用程序遷移到云上,同時我們也需要大致了解遷移結果。遷移的方法主要有三種:重新托管(re-host)、更換平臺(re-platform)和重構(refactor)。
重新托管是云遷移時最常見的策略。它不會改變應用程序創建或運行的方式。例如,如果目前有Python(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代碼,使用PostgreSQL(開源的對象-關系數據庫),并通過Apache(開源網頁服務器軟件)為應用程序提供服務。這就好比搬入一個房型完全一致的新房子。所有房間布局、家具都和以前一樣。當我們住進去時,就會感覺很熟悉。
若當前應用程序中的某組件運行情況不甚良好,我們可能需要考慮更換平臺。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更改架構中的至少一個組件。以數據庫的更改為例,內部數據保持相同,但其組構方式會有些許不同。?
相比其他的方法,重構應用程序會比較復雜。但對于能夠使用此類方法的公司或應用程序來說,大有利處。重構對代碼進行編輯以滿足業務需求。具體細節因情況而異,但通常會涉及對架構組件或組件之間相互關系的更改。
2、保留 VS 清理
搬家可以讓我們好好整理東西,看看哪些要保留,哪些可以送人或丟棄。從應用程序的角度來看,遷移到云的過程就和搬家過程類似。
盡管現在云存儲的價格并不貴,但有些東西不再適合存儲,或者說,至少不能和我們的主應用程序存儲在一起。若因為相關政策法規有些數據無法被丟棄,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存儲類別來存放主程序之外的數據。
3、選擇正確類型和規模大小
最令人困擾的部分通常是選擇合適的云基礎設施類型和規模大小。
通過云存儲及服務器,我們可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完成擴展或縮減資源。若借助托管服務,甚至可以自動完成任務。如果應用程序具備擴展性,就好比有了一間魔法屋,可以生成任何房型和所需的便捷設施。我們可以自主操作確保使用合適且性價比高的資源,這一點也可以通過相關圖表直觀呈現。
對于首次登入云端的應用程序來說,需要先進行測試。
雖然云服務能夠快速啟動并嘗試使用不同架構,但不能保證所有設置適合我們的應用程序。例如,運行一個單獨的服務器實例可能會比選擇無服務器便宜。但是在測試前,我們是無法知道這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