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地址欄中輸入漢字就可以直接訪問網站,中文互聯網時代已悄悄來臨。 12日,“.網址”注冊局在上海介紹,近幾年中文頂級域名的注冊量已經超過100萬個,占全球多語種域名注冊量的85%以上。其中“.網址”域名更是全球注冊量名利前茅的新增多語種頂級域名。
瀏覽器地址欄中輸入漢字就可以直接訪問網站,中文互聯網時代已悄悄來臨。 12日,“.網址”注冊局在上海介紹,近幾年中文頂級域名的注冊量已經超過100萬個,占全球多語種域名注冊量的85%以上。其中“.網址”域名更是全球注冊量名利前茅的新增多語種頂級域名。
當天,“.網址”注冊局負責人惠祥龍表示,“域名不僅是一個‘門牌號’,還是一個重要的數字資產和文化符號。對于許多中小型企業來說,開發維護自己的手機App并不容易,但維護一個中文域名其成本還是相對較小的。并且由于中文域名與其線下名稱、品牌相對應,也成了企業推廣的新方法。目前‘.網址’已經擁有25萬注冊量,其中78%都是企業用戶,全球五百強中有60%的企業也已經注冊了‘.網址’域名。”
據介紹、域名是互聯網上的“門牌號”,全球通用并具有唯一性。英文域名雖然簡潔,但對不懂英語的中國網民來說卻并不容易記憶也不方便使用,一長串的英文字母怎么也不如幾個漢字來的方便快捷。中文域名恰恰為中國網民提供了一種新的訪問方式——只要在瀏覽器或者搜索引擎中輸入漢字就可以直達網站。比如要訪問故宮博物院的官方網站時,在瀏覽器的網址欄中輸入“故宮博物院.網址”即可進入官網,比使用英文網址方便的多。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語音識別技術還可以說出需要訪問的中文域名,省去打字的步驟。
據了解,研發中文域名的想法最早誕生于1998年。中文域名發起者之一、北龍中網董事長毛偉回憶說,“98年我們就開始研發中文域名了,那時想法簡單,就是希望在網上彰顯中國文化,方便中國網民上網。但真正做起來卻困難重重,比如技術標準要達到國際認可,還有最麻煩的就是老外并不理解,覺得中國人這么做是多此一舉。”
為了突破這些障礙,2000年中國聯合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的互聯網信息中心一起倡導多語種域名的重要性,2004年負責制定全球互聯網標準的IETF發布了《中日韓多語種域名注冊標準》。經過努力,2010年,“.中國”正式寫入全球互聯網根域名系統。到2014年,中文新通用頂級域名“.網址”全面開放注冊。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包括“.網址”“.中國”等在內共55個中文域名開放注冊。ICANN(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總裁馬躍然認為,這是互聯網誕生以來最大的變革。
據悉,目前國內外主流瀏覽器均已支持中文域名的使用,身處世界各地的網民都可以通過中文域名進行訪問。惠祥龍認為,“中文域名之所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快速發展,一是因為中國互聯網發展速度快,市場需求量大;更重要的是因為中文域名本身也有著商業標識價值。目前國內外主流瀏覽器均以支持中文域名,但部分搜索引擎目前尚存一些兼容問題。不過9月1日工信部公布的《互聯網域名管理辦法》中明確強調了推動中文域名的發展,我相信這個問題不久就會得到解決,屆時中國網民使用中文域名將更加方便,中文域名也將帶著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也不承認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