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英文為Cloud Native,是“云(Cloud)”+“原生(Native)”的組合詞,由軟件技術開發公司「Pivotal」的Matt Stine于2013年首次提出。盡管這一概念至今仍未有統一的解釋口徑。但基本的共識是:云原生是一種應用“為云而生”的理念。
云原生近來大熱,但云原生不是新概念。
云原生,英文為Cloud Native,是“云(Cloud)”+“原生(Native)”的組合詞,由軟件技術開發公司「Pivotal」的Matt Stine于2013年首次提出。盡管這一概念至今仍未有統一的解釋口徑。但基本的共識是:云原生是一種應用“為云而生”的理念。
詳細的解釋是:應用原生被設計為在云上以最佳方式運行,充分發揮云的優勢,享受云的特點。如果嫌太長不看可以直接理解為“云親生的”!
云原生這個詞看起來比較新鮮,其實從開發人員的角度來理解是很簡單的,就是應用在開發的時候就考慮到云上提供的各種服務,充分利用云的動態調度、自恢復、通過 API 訪問服務等基本特性,以及敏捷高效的特性。傳統的應用開發方式都是悶頭開發,不管應用跑在哪個基礎設施環境中,也不用考慮基礎設施提供的各種能力,我只管讓我的應用能正常運行就好。
上面都是從廣義上來理解云原生。事實上,2019年起,幾乎所有新推出的云計算產品都要帶上“云原生”標簽,這個略顯晦澀的詞語在2020年刷屏了。
最新響徹全球的例子發生在今年9月,云原生數據倉庫廠商「Snowflake」上市,上市當天市值即破700億美元,成為軟件史上最大IPO。
投資人已聞風而動。這其中有先人一步的快槍手早已將云原生“概念公司”掃了一遍,逐步深入跟蹤,尋找著下一只獨角獸。
企業端,“云原生”的益處也正被驗證。比如,德邦快遞上線基于云原生的轉運作業融合系統,將運維環節和開發測試環節操作效率提升了53%,CPU利用率提升20%-25%;中科視拓在云原生容器引擎之上實踐人工智能生產,實現了20%以上模型訓練提速以及60%綜合成本下降。
在企業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效率的今天,幾乎無人否認云原生代表著云計算的“下一個時代”,IT大廠們都不約而同的將其視為未來云應用的發展方向。
企業上云第一步,新網云服務器,低門檻,高性能:http://www.qingjiehangjia.cn/cs/cs.html
下一篇:5種常見網絡故障快速排查步驟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也不承認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