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標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時期
分類:互聯網熱點
編輯:
瀏覽量:100
2022-08-19 14:55:11
<div>商標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時期。
老祖宗習慣在陶器和青銅器上鐫刻一些符號和花紋等圖案,但這些物品不能被買賣,因為普通老百姓根本就用不起,貧窮限制的不僅僅是現代人的想象。
2000多年前的漢唐時期,民間商品交易活動開始頻繁,「草市」商業區現身歷史舞臺。為了區別商品的來源對商品的質量進行監督,政府有關部門強制使用標志,《唐律疏議》中可見“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功有不當,必行其罪”。
8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誕生了“白兔”商標。劉家功夫針鋪的“白兔兒為記”不同今天的大白兔奶糖,針鋪會在底部附著一則廣告“收買上等鋼材,制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客轉于販,別有加饒”。
但是中國的商標制度正式形成,是始于1904年11月23日,當時的清政府海關總稅務司在津滬兩地正式受理商標掛號(即注冊),以此為標志,商標在中國正式開始實施,距今已有110多年的歷史。
1923年,誕生了中國第一部內容完整的商標法律《商標法》及第一個《商標法施行細則》,成立了我國商標發展史上第一個官方商標注冊管理機構“北洋政府農商部商標局”,依《商標法》審定核準了第一件商品商標,編輯出版了我國商標史上第一本宣傳商標法律、法規、公告商標注冊等內容的綜合性刊物《商標公報》,中國商標法律制度從此正式建立。
自北洋政府開始的中國近現代各時期政府商標主管機構推出的商標注冊證樣式雖花樣百出,但總歸一點都是紙質版本的,2021年絕版款為無熒光防偽水印紙,總之手感都很強,既能看得見,也能摸得著。
2018年11月,我國全面上線全國商標網上服務系統,可以提供商標網上查詢、網上商標注冊證明公示等功能,商標局開始發放電子版的商標注冊證書,電子版商標注冊證上增加了二維碼,可以掃描商標注冊證上的二維碼鏈接到商標注冊證明公示系統查驗其內容和效力,也可以登錄商標局官網在商標注冊證明公示系統查驗信息。
2021年1月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不再發放紙質商標注冊證,包括新申請的商標,被部分宣告無效/部分撤銷注冊/部分注銷注冊等商標,也包括不再辦理補發紙質注冊證。自此,中國商標注冊證真正進入無紙化時代,紙質注冊證于2022年1月1日起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商標注冊證可以看得見,但摸不著了。
商標注冊邁進了電子發文時代,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商標注冊將更加高效便捷地有序進行。這不但方便了大家,也是一種環保,全流程無紙化成功實現。
商標史就是商業史,也是我國人民的奮斗史。承載著我們祖祖輩輩的智慧與文化,中國自古以來都非常的重視商標甚至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商標文化,商標不僅是歷史的瑰寶,更是中國人刻在骨子里的烙印。
聲明: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也不承認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發
送郵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本站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
需注明出處:新網idc知識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