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網域名“傍名牌”層出不窮,企業如何防范?
隨著域名通過互聯網提供商品或服務的作用普及,其逐漸成為區分不同商品或服務來源的一種“商業標識”。域名注冊門檻低,且先注先得的原則,常常被侵權人惡意利用,以注冊域名的方式“傍名牌”。
近期,張家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了一起“傍名牌”案件。國內主板上市的B公司官網網址為“https:// www.***.com”。A公司的實際負責人此前曾經在B公司工作多年。在其任職期間注冊了“***jx.com”的域名,與B公司域名僅在域名的主體部分后多了“jx”兩個字母,且A公司與B公司同處飲料機械行業。
通過調查,執法機關認定,A公司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域名主體部分,足以使相關公眾誤認為其與B公司存在特定聯系,產生混淆,從而損害了B公司的合法權益,其行為已構成不正當競爭。
這并不是個例。去年12月份,有人架設服務器制作假冒第三方鑒定平臺得物App的網站頁面,涉嫌售假。調查發現,確實存在17個與得物平臺域名極其相似的“李鬼”網頁。經過與得物平臺方核實,這些網頁并非官方網站頁面,而是架設在境外服務器上由私人注冊的網站。
綜上所述,域名作為互聯網連接通道,其權屬愈變愈重,已成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之一。與此同此,層出不窮的域名搶注情況也在急速侵蝕權利人的權利,面對惡意搶注域名,爭議解決方式主要通過發送律師函、域名仲裁及訴訟三種途徑。
聲明: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也不承認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發
送郵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本站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
需注明出處:新網idc知識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