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盜竊網絡域名、冒名改網購差評可能獲刑,這是10月16改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第九批指導性案件中就以上情形給出答案:這些行為都可能構成犯罪。現在網絡域名也是個人的有效財產,國家對網絡域名有了更加嚴格的保護。
最高檢:盜竊網絡域名、冒名改網購差評可能獲刑,這是10月16改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第九批指導性案件中就以上情形給出答案:這些行為都可能構成犯罪。現在網絡域名也是個人的有效財產,國家對網絡域名有了更加嚴格的保護。
盜竊網絡域名可按盜竊罪論處
最高檢發布的第九批指導性案件中,通過“張四毛盜竊案”,厘清此前一直存在爭議的“網絡域名算不算個人有效財產”問題。
在該案例中,被告人張四毛盜竊被害人陳某擁有的域名后,出售牟利12 .5萬元。
此案被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后,人民法院認定被告人張四毛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萬春介紹,該案的指導意義在于,明確了網絡域名具備法律意義上的財產屬性,盜竊網絡域名可以認定為盜竊行為。
“在指導性案例的制定中,我們也聽取了多方面意見,對具有共識基礎的問題做出認定。”萬春介紹,網絡財產是不是個人有效財產、如果認定為財產怎樣計算價值,此前在學界和業界都存在一定爭議。
冒名改差評涉“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指導性案例還就刪改網購差評、騙取網約車平臺補貼、超出授權范圍使用賬號密碼登錄計算機信息系統等情形做出認定。
據了解,在“李駿杰等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中,被告人李駿杰購買發表中差評的某購物網站買家信息,冒用買家身份,騙取客服審核通過后重置賬號密碼,登錄該購物網站內部評價系統,刪改買家中差評,獲利9萬余元。
以上就是關于盜竊網絡域名、冒名改網購差評都可以判刑的相關內容介紹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雖然存在著一些安全問題,但是國家正在一點點的補充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未來域名市場將會有更嚴密的保護。
下一篇:寶潔公司擁有的極品域名有什么?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也不承認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