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主機 核心業務不二選擇,目前,全球超過60%的生產力IT系統仍然運行于大型主機之上,這些系統每天處理300億宗以上的交易,其中涵蓋了大部分信用卡和銀行交易以及股票交易。交易總量與幾年前相比,仍然維持在一條非常平穩的發展曲線上。
主機沒死,還精神著呢!客戶們業務需求的急速膨脹,決定了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差不多20年前,各種關鍵的系統應用幾乎都是構筑在主機系統上。當人們看到x86服務器在蜿蜒曲折的羊腸小道上行進時,一種悲天憫人的笑容會在不經意間飛上很多人的嘴角。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
且慢!
其實只是過了短短的十幾年而已,主機與x86服務器的角色似乎就掉了個個兒:現在輪到x86服務器信心滿滿地面對未來,而主機似乎已經走入了一條烏漆墨黑的小胡同……
對主機面臨的競爭壓力和未來走向,不少人持一種消極和悲觀的態度,他們認為云計算和大數據已經判了主機的死刑。
真的是這樣嗎?
大型主機 核心業務不二選擇
假如我們從一種客觀而非偏頗的角度去看,事實其實并非如此。
目前,全球超過60%的生產力IT系統仍然運行于大型主機之上,這些系統每天處理300億宗以上的交易,其中涵蓋了大部分信用卡和銀行交易以及股票交易。交易總量與幾年前相比,仍然維持在一條非常平穩的發展曲線上。
截至目前,92家世界百強銀行、全球10大保險公司、全美25大零售商中的23家、全球25大航空公司中的23家均在大型機上運行業務。具體到中國也是一樣的情形,金融、社保、電信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依舊是大型機的主要市場。
顯然,主機不但沒die,事實上還精神著呢。
這些年來,與過去相比,x86系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然而,主機也從來沒有固步自封,它同樣在不斷地演進中。
以IBM主機為例,它不僅見證和參與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整個IT科技業的發展,更擁有業內最成熟的虛擬化技術、最好的穩定性、最快速的數據分析、商用機中的最高安全級別,這一點即便是放諸今天,x86陣營也無法反駁。
以z13為例,它配備了世界上最快的處理器,內存提升了300%、帶寬提高了100%,交易速度以毫秒為單位,是業界首款能夠每秒處理30,000次交易或單日處理25億筆交易的系統。
一說到交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銀行業。實際上在當前,我們在手機App上的各種點擊,也可以被視作“交易”。這些簡單密集和重復的“交易”,已經成為海量新時代企業的命脈——“核心業務”已經不是金融等行業的專利,愈來愈多的行業和企業要求他們的業務系統永不停頓、永遠在線,并且具備實時的數據與交易分析的能力。
現在看起來,與過去五十年間的任意一個時段相比,人們對系統的要求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 “性能、安全、穩定”仍是最核心、最基本的訴求。而單就這三項要素而言,在主機之外,你能找到更好的選擇?
主機曾經最為外界詬病的,除了價格昂貴之外,就是封閉。而在IBM公司15年如一日的對開源的技術輸出和支持之下,封閉問題早已解決,IBM主機同樣支持現今流行的OpenStack、KVM等開源技術,而且做得更好。
在2015年,IBM更是推出了能夠運行Linux操作系統的主機產品LinuxONE,它也是IBM大型主機在擁抱開源技術和開放社區方面的又一進展。對那些過去不敢想象通過主機來運行其核心業務的企業來說,IBM LinuxONE為他們提供了強選擇——從此他們可以在開源的環境里將更多的應用放到Linux上,同時得到了一個針對開放環境的、高可用的關鍵性業務平臺——很有可能這是他們事業飛騰的新起點。
更多的“傳統行業”用戶開始將目光越過x86,聚焦于大型主機上:他們需要做的是長期的計劃,至少要為以后的數十年考慮,他們的核心應用必須保證百分百的穩定和高效,因此不可能經常變更系統。對于系統,他們有非常高的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等方面的要求,同時要求系統的功能和性能滿足長期的需求。
以上的訴求,簡直就像是為主機量身定制。確實,在當前我們不可能找出比主機更好的選擇。
引領發展 信息時代動力引擎
主機是一種不同凡響的存在,哪怕是最極端的主機黑子,也不應該否認這一點。
主機從來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在IBM等公司的推動下,它始終與用戶的需求相伴而生、動態成長,從而滿足用戶在不同時期,乃至當今新互聯時代的各種訴求,從任一條脈絡回溯既往,我們都能清晰地看到大型主機生機盎然的“進化之路”。
以當前為例,虛擬化和云計算并沒有革了大型主機的命。相反,它們源自大型主機,也同樣為大型主機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不光我們上面提到的虛擬化和云計算,事實上大多數我們耳熟能詳的新舊技術,其雛形都是來自于大型主機。從問世以來,大型主機就以一己之力,引領著產業內各種技術的發展。
此外,最新幾年以來的認知計算、API經濟和區塊鏈等,為枝繁葉茂的主機生態,又帶來了無盡的暢想和發展空間。無一例外,這些新技術和新理念,對信息系統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認知計算為例,它代表一種全新的計算模式,它包含信息分析、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領域的大量技術創新,我們可以將之理解為大數據分析的一種更為具體和有指向的高階階段。認知計算是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聯姻”,它必將帶來全新的大數據分析及應用的方式,讓大數據變得更加簡單,這就要求支撐它的系統具備超強的適應和學習能力。
區塊鏈這一概念從去年開始逐漸紅火,很多人藉由比特幣了解了它,不過它的意義遠遠不是比特幣的金融交易所能比擬的,它很可能將影響整個人類經濟生活的運轉方式。例如,將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結合,我們就能夠在任意時刻獲知運送貨物的狀態,不僅僅是貨物在哪里,還包括貨柜位置、貨物狀態(是否冷凍)等盡可能多的信息,對物流行業來說,這不啻為一次革命。
當然,區塊鏈影響和改變的,絕不僅僅是物流業。
至于API經濟,據了解越來越多的開發者發表了可供外界使用的APIs,到2020年預計將有260億個設備使用超過1萬億個應用。我們手機上的各種APP,其實都是服務的入口和訪問口,這種新型服務與API及其后端密切相關,安全高效地使用API,已成為當前宏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開發人員越來越多地依賴云端的便捷與性能來開發新型應用程序,大型主機具備的強大的任務處理能力,將能夠使其成功地扮演后端角色。
在中國,大型主機技術不但是金融、社保、醫療、交通等行業發展亟需的關鍵技術,同時也在推動各個行業深度發展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幫助傳統行業延續自身優勢,助力此類企業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實現快速轉型。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轉型已經成為中國諸多傳統行業生存和發展的充要條件,如何在這一歷史洪流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包括LinuxONE、z13s等在內的IBM主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也不承認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