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企業云原生改造過程分為哪幾個階段?
與此同時,企業的云化動作也在加速,大部分傳統業務云遷移已經完成。如果說,云遷移解決了傳統應用軟件在云環境中的使用問題,也就是“能用”的問題;那么,原生化改造要解決的就是“好用”的問題。毫不夸張的說,云原生化可能會成為大部分企業新的分水嶺。
大量企業云原生化改造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往往會選擇一種穩妥的方式逐步迭代進行,尤其是傳統企業,系統規模大、關聯關系復雜、網絡架構復雜、技術架構傳統。業務部門要求系統可伸縮、支撐數據的快速增長,又不額外增加成本。技術部門考慮破除商業產品的鎖定的方案、擁抱開源,還希望上云后的服務質量不比商業產品差。
一般的做法是,先拿一些簡單的模塊試水,摸清路數后再逐步進入深水區,完成企業整體云原生技術改造。那么問題來了,企業在云原生改造過程中,一般會經歷哪些階段?每個階段的側重點是什么?會用到哪些技術或產品?改造后的衡量標準怎么定?
云原生改造分為 4 個階段,分別是:開發云原生、計算云原生、架構云原生、數據云原生,在這個過程中,安全云原生為整個改造過程以及之后的系統運營提供數據安全及穩定性保障。
云服務器
1、第一階段:開發云原生這一階段的重點是解決“企業研發運維流程效率”問題。在傳統的開發模式中,研發人員需要了解和學習不同 API 的具體使用方式和含義,開發完成還需要負責編譯、打包并申請資源,過程復雜且耗時良久。運維技術支持不足、流程不完善、缺少監管手段等,也讓運維過程緩慢低效。
2、第二階段:計算云原生
這個階段有兩個關鍵詞:“容器化”、 “Serverless 化”。改造目標是降低對 IaaS 層的異構和差異、資源的部署和調度 (包括計算資源、網絡資源、存儲資源) 的關注。
這個階段涉及的業務模塊大多與“數據”相關度低,比如無狀態類服務 (Web 網站、接入 層服務、邏輯層服務等),消息觸發類服務 (轉碼、定時任務等)。所以往往改造成本較低,灰度驗證也容易,一旦出現問題也能夠快速恢復。改造成本和風險較低,也最適合在云原生改造初始階段切入的地方。
3、第三階段:架構云原生
這個階段會深入到復雜的軟件架構層面,伴隨著微服務化和架構改造,因此難度較大,但收益也會更大。
在改造過程中,一些成熟的框架服務的使用,能讓改造事半功倍。例如微服務平臺TSF、服務網格、云開發 TCB 等,它們集成了很多運維能力,包括日志、監控、服務注冊和發現、故障容災等。除了提高研發效率外,也能提升改造后系統的整體運維能力。
第四階段:數據云原生
在這個階段,企業的云原生改造已經進入到深水區,目標是將 Kubernetes、Serverless 的技術和理念應用到“數據服務”中,讓“數據服務”也具備極致的彈性伸縮能力,在資源成本上能夠做到最優。
云原生的勢能已經呼之欲出,未來更多的合作伙伴將參與進來并得到賦能。過去10年,是云原生衍變與進化的階段,對于未來十年的云原生2.0,我們不妨記住這樣一句話:這不僅是計算機界一次重大的根本性轉變,也是整個世界一次重大的根本性轉變。
更多云計算內容,請點擊:http://www.xinnet.com/cs/product.html
聲明: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也不承認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發
送郵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本站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
需注明出處:新網idc知識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