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響應式網站的現狀以及問題探究
分類:建站推廣
編輯:互聯網觀察
瀏覽量:194
2020-09-29 15:00:30
在歐美國家,大多數企業都已經建立了響應式網站,據了解,世界500強中歐美國家已經有接近一半的企業都建立了響應式網站,那么目前國內,響應式的市場如何呢?
5G的到來,人們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偏向移動化產品,手機已經成為萬物互聯的入口,打電話和發短信顯然成為手機的附屬功能,而每天對于手機的使用,在于它能智能化的給出滿足用戶的行為窗口,用戶在移動端口進行查詢、訪問、咨詢、下單等一系列的循環動作。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發布數據顯示,手機上網用戶規模達12.9億元,手機上網樓亮達到349億GB,這個數據足已說明移動端用戶群體的規模,對于企業來說已經有了這么達流量數據,2而隨著5G的到來,企業必須發揮好移動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精準得尋找內容的特點,精準營銷用戶群體,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更符合用戶的產品。
由于不同的終端尺寸、版本、系統不同,如果要適應不同終端都去開發一套網站,這樣成本很高,而且維護也麻煩。響應式建站就是未來的一種發展方向,確實如此,響應式建站已經開始替換傳統的建站模式。通過響應式建站技術,通過簡單的JS、CSS樣式規則,就能夠搭建適應不同尺寸、不同終端、統一風格的網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隨著響應式建站的普及,目前國內網站市場中響應式已經逐漸成為主流,作為一種極佳的跨設備兼容性解決方案,通過一套代碼適配所有顯示設備,簡直不能更理想。
這里主要說一下響應式在國內的一些問題。
1. 響應式不是萬靈藥
國內有大把的外包公司打出“快速建響站”的招牌來吸引客戶,不管客戶有什么樣的需求,都想方設法地去做成響應式,然而這種所謂的響應式僅僅解決了顯示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可用性的問題。看過一兩個案例就能明顯感受到其中的粗糙感和廉價感。
響應式雖然是一種很好的方案,但并不是萬能的。對于一些以展示為主、交互較少的網站,響應式確實是一種不錯的解決方案;但對于一些信息量較大、交互較為復雜的網站(例如各類大型電商、門戶、后臺管理系統等),響應式未必是最合適的解決方案,PC端和移動端需要完全不同的設計來應對,單獨建立移動站才是更合適的方案。
2. 響應式應該是移動優先的設計
由于移動浪潮晚于PC Web的到來,很多從業人員會下意識的認為響應式是把PC站進行壓縮和調整去適配移動端,但恰恰相反,響應式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移動優先的,然后逐漸放大到平板、PC等更大分辨率的屏幕,整個設計過程中每一步都需要考慮設計在不同分辨率下的顯示效果,而不是等移動端全部設計好了之后再去考慮更多的屏幕。
3. 萬惡的IE
這是一個困擾國內開發者多年的問題,十多年了,雖然現在基本可以不用管IE6了,但IE8的存在依然是個很大的阻礙,想必這兩塊狗皮膏藥應該會是 IE 史上被世人記住最多的版本了吧。
單就移動平臺而言由于沒有了 IE 的限制(由于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這里不考慮Windows Phone平臺),瀏覽器大都比較新,阻礙并不大,但由于響應式設計需要兼顧PC端,因此還不能完全脫離 IE。
美國的瀏覽器市場環境整體比國內要好不少,即便是IE用戶普遍也都在使用比較高的版本,對于新特性的支持度要好一些,因此美國的開發者有更大的自信去在基礎設施層面上放棄對低版本IE的支持,典型的比如:jQuery 3.x、Angular 1.3+、React 0.15+等都已經不再支持 IE8,微軟官方也早已放棄對 IE 11 之前版本的技術支持。但在國內由于一些歷史遺留原因這一進程要落后不少。
作為開發者,有一個略顯激進的方法能夠為這一進程盡一點綿薄之力,那就是直接放棄對老版本IE的支持(比如IE8就別管了,從 IE9 起步,甚至直接 IE11),大膽使用較新的技術,對于老版本瀏覽器引導升級,告知升級會帶來極大的好處,并且是免費的,以及如果不升級將面臨網站新功能無法使用等問題。
總之,響應式是一種非常好的設計思路,為Web的跨設備兼容提供了一種高度可用的可能性,但是從業人員也要清楚“不存在銀彈”這一事實,響應式并不萬能,需要合適的場景以及良好的設計才能發揮響應式的作用,否則會適得其反。
5G的到來,人們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偏向移動化產品,手機已經成為萬物互聯的入口,打電話和發短信顯然成為手機的附屬功能,而每天對于手機的使用,在于它能智能化的給出滿足用戶的行為窗口,用戶在移動端口進行查詢、訪問、咨詢、下單等一系列的循環動作。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發布數據顯示,手機上網用戶規模達12.9億元,手機上網樓亮達到349億GB,這個數據足已說明移動端用戶群體的規模,對于企業來說已經有了這么達流量數據,2而隨著5G的到來,企業必須發揮好移動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精準得尋找內容的特點,精準營銷用戶群體,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更符合用戶的產品。
由于不同的終端尺寸、版本、系統不同,如果要適應不同終端都去開發一套網站,這樣成本很高,而且維護也麻煩。響應式建站就是未來的一種發展方向,確實如此,響應式建站已經開始替換傳統的建站模式。通過響應式建站技術,通過簡單的JS、CSS樣式規則,就能夠搭建適應不同尺寸、不同終端、統一風格的網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隨著響應式建站的普及,目前國內網站市場中響應式已經逐漸成為主流,作為一種極佳的跨設備兼容性解決方案,通過一套代碼適配所有顯示設備,簡直不能更理想。
這里主要說一下響應式在國內的一些問題。
1. 響應式不是萬靈藥
國內有大把的外包公司打出“快速建響站”的招牌來吸引客戶,不管客戶有什么樣的需求,都想方設法地去做成響應式,然而這種所謂的響應式僅僅解決了顯示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可用性的問題。看過一兩個案例就能明顯感受到其中的粗糙感和廉價感。
響應式雖然是一種很好的方案,但并不是萬能的。對于一些以展示為主、交互較少的網站,響應式確實是一種不錯的解決方案;但對于一些信息量較大、交互較為復雜的網站(例如各類大型電商、門戶、后臺管理系統等),響應式未必是最合適的解決方案,PC端和移動端需要完全不同的設計來應對,單獨建立移動站才是更合適的方案。
2. 響應式應該是移動優先的設計
由于移動浪潮晚于PC Web的到來,很多從業人員會下意識的認為響應式是把PC站進行壓縮和調整去適配移動端,但恰恰相反,響應式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移動優先的,然后逐漸放大到平板、PC等更大分辨率的屏幕,整個設計過程中每一步都需要考慮設計在不同分辨率下的顯示效果,而不是等移動端全部設計好了之后再去考慮更多的屏幕。
3. 萬惡的IE
這是一個困擾國內開發者多年的問題,十多年了,雖然現在基本可以不用管IE6了,但IE8的存在依然是個很大的阻礙,想必這兩塊狗皮膏藥應該會是 IE 史上被世人記住最多的版本了吧。
單就移動平臺而言由于沒有了 IE 的限制(由于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這里不考慮Windows Phone平臺),瀏覽器大都比較新,阻礙并不大,但由于響應式設計需要兼顧PC端,因此還不能完全脫離 IE。
美國的瀏覽器市場環境整體比國內要好不少,即便是IE用戶普遍也都在使用比較高的版本,對于新特性的支持度要好一些,因此美國的開發者有更大的自信去在基礎設施層面上放棄對低版本IE的支持,典型的比如:jQuery 3.x、Angular 1.3+、React 0.15+等都已經不再支持 IE8,微軟官方也早已放棄對 IE 11 之前版本的技術支持。但在國內由于一些歷史遺留原因這一進程要落后不少。
作為開發者,有一個略顯激進的方法能夠為這一進程盡一點綿薄之力,那就是直接放棄對老版本IE的支持(比如IE8就別管了,從 IE9 起步,甚至直接 IE11),大膽使用較新的技術,對于老版本瀏覽器引導升級,告知升級會帶來極大的好處,并且是免費的,以及如果不升級將面臨網站新功能無法使用等問題。
總之,響應式是一種非常好的設計思路,為Web的跨設備兼容提供了一種高度可用的可能性,但是從業人員也要清楚“不存在銀彈”這一事實,響應式并不萬能,需要合適的場景以及良好的設計才能發揮響應式的作用,否則會適得其反。
聲明: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也不承認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發
送郵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本站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
需注明出處:新網idc知識百科